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發(fā)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fā)來賀信并親切慰問全國考古工作者,充分肯定了幾代考古人對認識、解讀和闡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重大貢獻,強調發(fā)揚嚴謹求實、艱苦奮斗、敬業(yè)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習近平致仰韶文化發(fā)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的賀信》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師生中引發(fā)強烈反響。學院黨委第一時間組織在三門峽參加大會的18名教師和各黨支部,以及在寧夏鹽池和四川三星堆考古實習現場、工作的師生,認真學習總書記賀信精神。大家紛紛表示,值此仰韶文化發(fā)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廣大考古工作者發(fā)出熱情洋溢的賀信,向全國考古工作者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這是繼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號召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之后,總書記再一次寄語全國廣大考古工作者,再一次對我國考古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提出殷切期望和殷殷囑托,廣大考古工作者歡欣鼓舞,倍感振奮。
北京大學校長助理、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慶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賀信精神立足百年變局,著眼民族復興偉業(yè),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博大的歷史情懷、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宏闊的歷史格局,是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根本遵循與行動指南。北大考古與中國考古同起步,共命運,北大考古師生要深刻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賀信精神,自覺把總書記的號召落實在立德樹人的具體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中國考古學“北大范式”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爭做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急先鋒與排頭兵。北大考古師生要不斷強化學科擔當,堅守賡續(xù)文脈、傳承文明的學科使命,勇擔“考古釋中華”的歷史重任,充分發(fā)揮考古學在講好文明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增進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交流的獨特作用,為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貢獻考古力量,切實推動考古工作成為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文化事業(yè);要不斷增強學術本領,努力提高研究能力,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用文物實證譜寫中華五千年文明信史新篇,用考古視角展示中華文化的輝煌燦爛和獨特魅力,用文化基因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明基礎,用歷史眼光洞察民族復興的趨勢必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學科力量。
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教授沈睿文表示,我們要以本次賀信的學習為契機,牢牢把握時代機遇,深化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考古學、高等教育發(fā)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列批示精神,在田野中尋求真知,守正創(chuàng)新,務實致遠,提高政治站位,服務國家需要,大力進行學科建設、話語權建設,在新時代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繼續(xù)貢獻北大力量。
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教授陳建立談到,習近平總書記致的賀信是關于中國考古學發(fā)展的又一篇經典文獻,北大考古師生一定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堅決貫徹,并以取得實效作為檢驗標準。在考古事業(yè)的新階段,我們要謹記賀信中強調的“發(fā)揚嚴謹求實,艱苦奮斗,敬業(yè)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梳理好北大百年考古優(yōu)秀傳統(tǒng),分析好發(fā)展中的不足,凝練北大考古精神,聚焦考古學術前沿,構建高質量、內涵式育人和學科體系,為考古事業(y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陳建立還表示,堅持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結合,加強從考古學角度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做到文化自信、理論自覺是北大考古新時期應該承擔的時代責任。
考古文博學院前院長、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趙輝談到,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非常重視歷史、關心考古,以歷史弘揚民族精神,用文化凝聚民族力量。我們考古學是對歷史的研究,不僅是為了弄清歷史事實,更是為了了解中國之所以為中國,找到我們之所以走到今天的歷史原因,從而以史為鑒、展望未來。總書記對考古學科的關心和關愛,為文物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營造了很好的社會條件。我們要把握機遇,謀求發(fā)展,但在建設學科時,要按照總書記所說的“嚴謹求實”,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做好學術研究和考古學的教學體系建設兩個方面的工作。過去,北大在學術思想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是領先的,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未來,我們也要弘揚北大考古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加強學科建設,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學子,帶領中國考古學的發(fā)展方向。
考古文博學院前院長、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表示,石窟藝術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山藏古寺,許多石窟寺都遠離現在的城市,中國石窟寺的保護和研究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幾代考古人篳路藍縷、默默奉獻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云岡石窟時強調,要深入挖掘云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要以考古百年作為新的起點,牢記囑托,真抓實干,為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考古文博學院科技考古學術帶頭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吳小紅談到,值此中國現代考古學一百周年之際,中國考古學迎來了大發(fā)展的好時機,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自然科學技術方法,發(fā)揮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yōu)勢,深度發(fā)掘中華文明豐厚的文化價值,再現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史,為豐富世界文明內涵貢獻中國力量。
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濤表示,從事考古事業(yè),需要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熱情,更需要家國情懷。回首中國考古學百年發(fā)展之路,支撐前輩考古人持之以恒辛苦付出的,從來不是優(yōu)厚待遇,也不是社會地位,而是以考古重建古史,以信史重塑中華的信念。習近平總書記關心考古事業(yè),理解考古人的情懷,讓中國考古學人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我們要喚醒真實的歷史,使民族不忘根脈,讓人民凝聚一心,我們的工作是為了國家的和諧與進步,是為了社會的繁榮與文明。
考古文博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張海說,我在三門峽紀念大會會場感到濃濃的溫暖和強烈的力量。一百年來,考古工作者正是從艱苦的田野工作中,論述仰韶文化的起源、發(fā)展、傳播,論證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都始終堅持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通過積累地下發(fā)掘的一手史料,“尋根、求真”,這種敬業(yè)的精神是我們今天成就的根基。我們需要深刻認識到考古工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古工作不僅僅是個人的學術體驗和工作經歷,更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個人的工作融入到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才能實現個人考古人生的價值。
在洛陽籌備國家文物局佛教考古與石窟寺研究專題研修班的副院長張劍崴,以及從北京趕赴三門峽會場的副院長崔劍鋒,認真學習并參加討論。他們均表示,深刻感覺總書記對于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方式、精神傳統(tǒng)都非常了解,讀完賀信后心中充滿力量。我們將繼續(xù)胸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發(fā)揚嚴謹求實、艱苦奮斗、敬業(yè)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道路上繼續(xù)努力,為更好展示中華文明、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努力奮斗,不辜負總書記和人民的期待。
考古文博學院黨委委員王書林說,總書記的賀信讓我深受鼓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需要我們年輕一代發(fā)掘、堅守和傳承,我們肩上責任重大。我們很幸運,生活在考古“最好的時代”,應該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考古人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甘坐冷板凳,潛心鉆研,厚積薄發(fā),將個人命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緊密相連,不負時代重托。
教工第二黨支部書記、北京大學宗教考古研究所所長彭明浩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反映了黨中央對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視,賦予了考古工作新的時代定位和社會政治意義,聯系到去年“9•28”重要講話和今年對于石窟寺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深感我國石窟寺考古事業(yè)迎來了嶄新的時代。我們必當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緊抓時代機遇,繼承前輩學者開創(chuàng)的優(yōu)秀學術傳統(tǒng),嚴謹求實,積極工作,加強多學科融合創(chuàng)新,為石窟寺考古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考古文博學院鹽池基地臨時黨支部在黨員活動室集體學習賀信。臨時黨支部書記丁雨、副書記李云河,張家場考古隊全體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參加了會議。考古隊員們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讓身為考古人的自己內心很受鼓舞。百年來,中國考古學人為探索中國文明的源與流,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前輩們篳路藍縷、艱苦奮斗的精神為我們今天的考古工作者樹立了榜樣。在考古實習中,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努力為鹽池、為寧夏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利用做出自己的貢獻,更要在實踐中,努力探索考古學的中國道路,為理解中國基層社會、為筑牢中華民族的底層自信、為探索人類發(fā)展的東方道路,貢獻自己的力量。
張家場基地黨員活動室學習現場
四川廣漢三星堆祭祀遺址的發(fā)掘艙內,北京大學三星堆考古隊隊員們在學習賀信時說,總書記在中國考古百年之際對考古這一學科的惦念非常令人感動,總書記的賀信不僅僅是對于中國考古百年歷程的嘉許,更是對我們這些戰(zhàn)斗在一線的青年考古人的激勵。隊員們表示,一定要牢記百年考古初心,不忘使命,砥礪前行,繼續(xù)奮力做好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和研究工作,不負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早日向黨中央獻上三星堆發(fā)掘成果的喜報。
北京大學三星堆考古隊正在學習總書記的賀信精神
北京大學校園,在北京大學團委書記、考古文博學院黨委副書記戶國棟和學院團委書記李濤組織下,學生代表以及樊錦詩文物保護青年志愿宣講團五十余名新老志愿者一起學習總書記賀信精神,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給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班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同學們一致認為,總書記對考古事業(yè)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考古新人充滿關愛,寄予厚望。一百年前,中國考古學起步于國運危難之際,肩負著賡續(xù)文明、重鑄國史的學科使命。一百年來,一代代中國考古人伴隨著建黨百年波瀾壯闊的征程始終初心不改、歷久彌堅。同學們紛紛表示,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強化青年一代考古學人的歷史擔當,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投身國家文物考古事業(yè),要向前輩學習,繼續(xù)發(fā)揚“嚴謹求實、艱苦奮斗、敬業(yè)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腳踏實地,不懈努力,用扎實的考古工作和學術研究“增強歷史信度,豐富歷史內涵”,講好中國故事,厚植文化自信,用考古夢和青春夢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學生代表集體學習總書記賀信精神
樊錦詩文物保護青年志愿宣講團集體學習賀信精神
通過學習,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全體師生更加堅定信念,將更好秉承先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艱苦奮斗,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不懈努力,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切實推進考古學學科建設,胸懷祖國,扎根田野,為中國考古的下一個百年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