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編”一看,這題熟呀~我們石刻館里就有這樣一件“歷久彌新”的文物,完美扣題。不知道來過我們館的高考學子,有沒有在作文中提到它呢~
乾隆閱貢院御制詩碑
我們現(xiàn)在提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石刻館館藏也有一塊碑,上面有乾隆皇帝提出的“莫負初心”。
這通碑名叫“乾隆閱貢院御制詩碑”。該碑為漢白玉材質,造型為臥式,由4 方刻石組成,其下有座。碑身高2.2 米,每塊寬約1 米。
首題“幸翰林院 賜大學士 及翰林等宴 因便閱貢院 乃知云路鵬程 誠不易易也得詩四首”,說明了寫詩的緣由。清乾隆九年(1744 年),乾隆皇帝親臨翰林院參加重修竣工大典,設宴款待了大學士、翰林等官員,之后順便視察了附近的貢院,感受到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做官的過程非常不容易,于是有感而發(fā),揮毫寫下了四首七言律詩。
清代翰林院是承擔編修國史、記錄皇帝起居、起草誥敕制命、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職責的政府機構,位置在今國家博物館的東面、公安部院內。
貢院是古代科舉考試時鄉(xiāng)試、會試的考場,北京貢院位于今建國門立交橋西北,其大致范圍東起貢院東街,西至貢院西街,北起東總布胡同,南至建國門內大街。
云路,指仕途;鵬程,指前程遠大。為什么乾隆皇帝看了北京貢院會感慨“云路鵬程”確實太不容易了呢?這是因為貢院是過去科舉考試的考場,有點類似現(xiàn)在的高考考場,但是條件可比現(xiàn)在的考場艱苦多了。文獻記載,乾隆元年(1736 年)北京貢院有10000 余間號舍。號舍里有兩塊木板,白天一高一低,分別作為桌子和凳子,晚上平鋪成為簡易床鋪。整個考試期間,考生就在這樣鴿籠大小的號舍中度過。在北京貢院舉辦的會試共考三場,每場三日,乾隆十年(1745 年)之前會試的時間又是在農歷二月,天氣尚未和暖,因此,在貢院的會試是非常痛苦和煎熬的一個過程。
乾隆皇帝看到貢院內一間間低矮簡陋的號舍,感嘆道“寸晷檐風實苦辛”。寸晷,古代用日晷計時,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形容時間短暫,類似“寸陰”。檐風,屋檐透著冷風。“寸晷檐風”,描寫了考場寒冷,時間緊迫。“實苦辛”,考生們非常辛苦。因此,他說“從今不薄讀書人”,以后要好好對待讀書人,但讀書人也要“佐我休明四海春”,輔佐我治理天下,達到太平盛世。
全詩的精華在最后一句:“寄語至公堂里客,莫教冰鑒負初心。”至公堂,顧名思義,即最為公正之處,是貢院里的大堂,為監(jiān)臨、提調、掌卷、受卷等外簾官員辦公、開會的場所。乾隆皇帝語重心長地對至公堂里的考官說:你們這些考官,掌握著考生的命運,你們一定不能忘記自己當初立下的遠大理想抱負,要始終保持冰清玉潔的操守,“莫教冰鑒負初心”!
冰鑒,比喻明察。“初心”一詞是乾隆皇帝最初提出的嗎?并非如此,早在東晉時期干寶《搜神記》卷十五中提到“既不契于初心,生死永訣”,“初心”指的是本意。唐宋時期劉禹錫、韓愈、蘇軾等人的詩文中也提到了“初心”,其用意就和現(xiàn)在差不多,用來表達自己不變的政治理想和抱負。
“莫教冰鑒負初心”一詩是唐宋以來中華民族“初心”的繼承。但乾隆皇帝詩中提的“莫負初心”和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不忘初心”,二者的內涵是完全不同的。
乾隆皇帝提的初心,是讓讀書人好好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為他的封建統(tǒng)治服務。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初心是什么?十九大報告里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鮮明彰顯了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所以,新時代我們仍然講“初心”,但境界和立意要比封建時代的更高、更偉大。
此詩寫成后,禮部下令“各省試院皆恭摹上石”,供全國的學子頂禮膜拜。這組石刻,清代時不僅立于北京貢院內,全國各省的鄉(xiāng)試場所貢院內都曾經立著,內容和北京的這組是一樣的。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只有兩處保留了下來,一處就是被石刻館收藏展出的這組;另一處在廣西桂林,今廣西師范大學院內,清代是廣西貢院所在,明代則是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藩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