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地下宮殿 石雕藝術(shù)佛堂》——金石大講堂專家系列講座2018年第九期預告
來源: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 發(fā)布日期:2018-08-16 瀏覽數(shù):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是清朝入關(guān)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他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1735-1795),禪位之后又當了三年多的太上皇,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zhí)掌權(quán)力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乾隆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年壽最高的皇帝。
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赫赫有名,他在位時,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經(jīng)濟文化得到長足發(fā)展,將“康乾盛世”推向了頂峰。乾隆皇帝在位后期,好大喜功,生活奢靡,吏治腐敗,閉關(guān)鎖國,清朝國力由盛轉(zhuǎn)衰,西方開始全面超過中國。
廟號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死后葬于清東陵,名“裕陵”。他的皇陵,工精料美,富麗堂皇,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1752)告竣,歷時9年,耗銀203萬兩。
乾隆地宮內(nèi)布滿了精美的佛教題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八寶、法器、佛花以及三萬多字的藏文、梵文經(jīng)咒,雕法嫻熟精湛,線條流暢細膩,造型生動傳神,布局嚴謹有序,堪稱“莊嚴肅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藝術(shù)寶庫”。
本月講座我們請來了北京紫禁城學會的于善浦老師,為大家講一講乾隆地宮中的石雕藝術(shù)。講座預告詳細信息如下:
講座專家:于善浦 北京紫禁城學會會員 文博研究館員
講座題目:《乾隆地下宮殿 石雕藝術(shù)佛堂》
講座時間:2018年8月22日周三免票日下午14:00—16:00
講座地點: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金石大講堂
專家簡介:

于善浦,男,1932年10月8日(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出生于遼寧省西豐縣,祖籍山東登州。1952年考入沈陽魯迅藝術(shù)學院美術(shù)系,1955年9月畢業(yè)于圖案系(學校改名為東北美術(shù)專科學校)。經(jīng)全國高校統(tǒng)一分配到北京故宮博物院陳列部工作,先后在銅器研究室、織繡研究室任實習研究員。曾就師于唐蘭、生從文先生,致力于研究工作。
1979年5月在河北遵化清東陵文管所工作,先后任文管所副所長,文管處副主任,負責文物陳列、保管、群工以及清代歷史研究工作,籌辦過慈禧陵展覽;乾隆裕陵妃園寢“香妃”展;順治孝陵展覽;景陵皇貴妃園寢展覽;咸豐定陵隆恩殿清明祭祀展覽;清東陵乾隆、慈禧、香妃墓遺物及清宮用品展覽。
在清東陵14年半的工作中,培養(yǎng)了一批研究人員和導游,曾參與國家文物局對慈禧內(nèi)棺的開棺檢驗,記錄了慈禧遺體數(shù)據(jù),書寫了紀錄片的解說詞。并親自接待中外領(lǐng)導人,為鄧小平、楊尚昆、彭真、萬里講解,還為前法國總統(tǒng)德斯坦講解了清東陵。

1979年至1992年之間,曾兼任遵化市政協(xié)副主席、河北省政協(xié)委員,參與編輯了《遵化史話》等文史資料集,并為報刊寫了大批文章。
1994年至2000年,在遵化燕山塔陵(萬佛園)任總規(guī)劃師、副總經(jīng)理。2000年至2004年,在上海福壽園任陵園文化研究所所長,著有《福壽園中的海上名人》一、二、三、四集,2003—2004年由香港語絲出版社出版。
2006年在哈爾濱明犀園任總顧問;2007年在北京天壽園任顧問;2008年—2013年在遵化萬佛園任顧問。其間一直堅持對清史的研究。
出版專著:《清東陵大觀》、《珍妃》、《香妃》(1985年與董乃強合作)、《東陵盜寶記》(1985年與石玉新合著)、《光緒皇帝的珍妃》、《清代帝后的歸宿》、《乾隆的香妃》、《清東陵拾遺》、《清東陵》等。
內(nèi)容提要:
一、 乾隆皇帝是古代帝王最長壽者,卒年89歲( 1711—1799)。古代80歲以上皇帝5位:清乾隆皇帝89歲;南朝梁武帝蕭衍86歲;大周皇帝武則天81歲;五代十國吳越國王錢镠(liú)80歲;宋高宗趙構(gòu)80歲。
二、 乾隆皇帝長壽秘訣,十常四勿。實際原因。
三、 乾隆地宮自乾隆八年始建,乾隆十七年開始使用。一直修到嘉慶四年。
四、 乾隆地宮的規(guī)制,九券四門。
五、 地宮里面兩個風水朝向,癸山巳向、丙山午向
六、 八大菩薩。
七、 四大金剛。
八、 五方佛。
九、 象馱寶瓶。
十、 八吉祥。
十一、 三十五佛、二十四佛。
十二、 五欲供。
十三、 30111番梵經(jīng)文,其中29464梵文。
十四、 入葬1帝2后3皇貴妃。
十五、 地宮滲水,九鳳朝陽山。